酒在布依族人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布依族人會釀酒、好飲酒,更喜米酒。酒不僅是布依族家庭的日常必備品,更是他們在節日盛宴時、待客時必不可少的佳品。
布依族米酒的歷史沿革
中國釀造酒的歷史悠久,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民間釀造酒的行業,從以下傳說得到證實。一是杜康釀酒。傳說認為釀酒始于夏朝時代的杜康,《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二是釀酒始于黃帝時期。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三是酒與天地同時。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以上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布依族善于學習漢文化,據《布依族百年實錄》記載:早在遠古時候,居住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漢族學習釀造酒的技藝,就會上山采來百草根做成酒曲,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釀成米酒用來驅風祛寒、避邪除疫,慶祝豐收。
布依族米酒文化內涵
歷史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歷史悠久,與當時族群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作為一門傳統手工技藝,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是布依族居住地區社會生活發展史的見證。
科學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以培養滋生有益微生物,再以有益微生物菌落產生發酵的生物化學作用機理,而生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己酸乙酯為主體的香味物質。它是布依族先民對生物科學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文化價值。布依米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布依族先民農耕文化實踐活動的產物,是布依族人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文化的共同認知,加強社會文化交流等具有極為重要價值。
民俗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促使了布依族人善飲、樂飲,進而形成了與之相應的豐富多樣的酒禮、酒俗、酒令等民風民俗。
社會價值。布依族米酒釀造技藝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布依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著布依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布依族米酒的釀造技藝,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打造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品牌,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濟價值。布依族米酒作為地方優質農特產品,在市場出售,深得消費者青睞,生產者從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且生產費料酒糟還可以作為畜牧飼料形成綠色產業鏈發展,因而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保健價值。布依族米酒品質純正、清涼適口、回味悠長。長期飲用,具有防寒解暑、降壓降脂、明目醒腦、舒筋活血和益壽延年之功效,是理想的飲用保健佳品。
布依族酒禮習俗
酒俗
豐收酒。凡是風調雨順豐收的年份,都要釀造米酒,殺豬腌臘肉,到次年農歷正月間,就邀請親友到家來歡慶豐年,喝酒唱歌,名曰“豐收酒”。這一天主人家早早起床,準備好各種佳肴,等待客人的到來。客人陸續到來后,便被請到火塘邊,大家圍坐在一起,同時歡樂地唱起“客氣歌”:“米酒綠中央,開缸十里香,下河洗壇子,醉倒老龍王。”就這樣,主客互相祝賀歌唱,直到散席。大家拱手道別,并相邀來年到自家喝“豐收酒”。
攔路酒。在進布依族村寨必經之路上,由主方備酒恭候于路中,客至,先以酒歌勸酒,表示出主人對客人的歡迎,客人飲后方得進寨,有的主客雙方還需對歌,然后才能飲酒“過關”。而進人村寨后,如客人初次來到布依人家,主人會敬上一杯“茶”,此“茶”實為米酒。如果客人將酒誤認為茶一口喝進嘴里,務必將酒喝下肚;而不能將酒吐出,否則被認為不禮貌。如果客人知道“茶”中玄機,就可以恭敬的雙手接過“茶”來,慢慢品嘗,細細享用。在布依族的習俗里,這是布依族待客真誠的表現,客人喝下的酒越多,就象征著“長吃常有”,主人就越是高興。
雞頭酒。當貴賓前來布依族家中做客,主人總會殺雞備酒招待客人,此時的雞頭又稱為“鳳凰頭”。入席后,主人向貴賓雙手奉上“鳳凰頭”,客人接過后,先飲酒一杯,再把“鳳凰頭”依次對著其他人,表示大家共同舉杯,一飲而盡。這樣的習俗表現出布依族對客人的尊重與敬仰。
交杯酒。交杯酒有三種形式:一種是二人各持一杯,相互同時遞到對方嘴邊,并同時飲下;另外一種是主客各自舉杯與對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將自己手中的酒同時飲下。這兩種多是主人對客人敬酒時所行的酒俗,取交杯即“交情”、“交心”之意。還有一種是在集體的酒宴中,眾人圍坐,各持一碗同時順同一方向舉起至相鄰客人嘴邊,再同時飲盡,取“心心相印,肝膽相照”之意。
轉轉酒。布依族世代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上百戶至幾百戶的。轉轉酒是同一村寨,以家為單位輪流邀請外來客人喝酒的習俗。布依族有“一家來客全寨親”的說法,所以這種轉轉酒在布依族村寨尤為盛行,誰家來了客人,這家的親戚、鄰居以及全寨各家都要輪流轉到,否則視為不合群。這樣的禮俗體現了布依人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
討八字酒。討八字酒盛行于黔西南布依族婚俗中。主要是指布依族男女青年經過戀愛、說媒后,雙方父母已無異議,就要擇出婚期。在定婚期前,男方家的媒人要到姑娘家來討姑娘八字,女方家要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擺上八碗便當酒(音“Biang dang”即家釀米酒),并將姑娘的年庚生辰八字寫在一張紙上,壓在其中一碗酒的下面,這時,主持人就請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憑直覺去找,當揭起一碗若沒有姑娘的八字時,媒人就將酒一飲而盡,然后再揭,直至揭出八字為止,才能帶回與男方八字合在一起,由陰陽先生推算出良辰吉日作為選定的婚期。
祭祀酒。布依族的葬儀活動少不了酒,辦喪事時,死者的親朋好友會帶著酒水等一些禮品去喪家家里為死者吊唁,吊喪儀式過后,喪家就會置辦酒席,哭誦祭文,而后,到了半夜之時,喪家還要請當地的巫師作法,讓死者好升天,摩師在死者的棺材前悼念這經咒,同時后輩們時不時的給摩師酒杯里面續酒,直到摩師喝夠為止,他就會將剩余的賞錢給后輩們,摩師會一晚上念咒,直到第二天出殯時候才停止,然后由家中的孝子提著酒碗和酒瓶,為抬著靈柩的鄰居們斟酒,以表示對他們的犒勞,喝完酒之后,才將靈柩抬出去。
安葬好逝者之后,孝子還要在墓地旁邊守著,擺一桌豐盛的小酒席獻給死者,并且孝子還要給死者敬酒,吃完酒后方可離開。
酒歌
迎客歌。迎客酒就是娶嫁迎親或逢年過節,客人來到時,主人要在大門口擺上一張桌子,桌上放酒壺和碗,客人一到,主人便在碗里斟酒,雙手端起,唱迎客歌為客人獻酒,如:“鳳凰飛落刺笆林,鯉魚到淺水灘,今天貴客到我家,不成招待太簡慢,獻上一碗淡淡水,只望客人多包涵”。客人若是能者,就以歌答道:“畫眉飛上悟桐樹,小蝦游到大海里,今天來到富貴府,主人殷勤真好客,只因我的口福薄,這碗仙酒不敢訣。”如此對答幾個回合以后,雙方不分勝負,最后客人飲一口酒,就進到堂屋里。若是客人不會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就要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以后才能罷休。
敬酒歌。唱敬酒歌的方式是,先由主人端起一碗酒,向客人們邊敬邊唱。開場歌的內容大都是些客氣詞句。比如主人家的酒肉明明是擺了滿桌,主人卻謙遜地唱道“昨晚燈花爆,今早喜鵲叫,都說要有客,貴客真來到……本想殺頭豬,豬崽瘦殼殼;田里去捉鴨,鴨被鷹叼啄;棚里去捉雞,雞被野貓拖;溏里去撈魚,魚被水獺捉……貴客到我家,實在簡慢多。唱完,敬每個客人喝一口酒。客人們也一一舉起斟滿米酒的碗來唱歌答謝,內容多為感謝主人家的殷勤,祝寨鄰平安、莊稼豐收、牛馬成群等,如“喝酒唱酒歌,你唱我來和;祝愿主人家,歲歲好生活……祝愿寨鄰里,和睦享安樂;祝愿牛馬壯,祝愿羊滿坡……主人真殷勤,讓我坐上座,敬我豬腰肝,敬我雞腦殼……多謝呀多謝,主人麻煩多,我們轉回去,定把美名說”。一人唱一首,唱完后,大家各飲一口酒,要是誰不會唱,就“罰”飲三杯。
婚慶歌。布依族婚慶儀式中的酒歌分為4部分,它們分別是《開朝門歌》、《安桌歌》、《板凳歌》、《筷子歌》、《解壺歌》、《斟酒歌》、《敬酒歌》、《贊美歌》、《做客歌》、《栽花歌》、《盤花歌》、《答謝歌》、《留新媳婦歌》等等。
節慶歌。在布依族傳統的宴客節慶之日,山寨中的家家戶戶都會興高采烈地參加各種聚會活動,活動中不僅要推舉出最好的男女歌手來唱賀豐年、祝福村寨,還要與前來祝賀的親友們擺擂賽歌。這些酒歌以即興編唱見長,歌手們根據所見景物,根據自己平常積累的對歌詞,即興編出唱詞。既能夠體現對客人的歡迎與尊敬,又能展示村寨人們歡樂祥和的生活氛圍。
喪禮酒歌。布依族喪葬禮儀,多以歌唱的形式展開。布依族的喪葬歌謠有比較完備的記述,還有非常嚴格的程序和儀式,要遵循特定的風俗習慣:老人故去后,主人家(含本家)須忌葷三至五日,忌葷期滿,請摩公唱過《開葷調》后,方能吃葷。人棺唱《人棺調》,立蟠唱《立播調》,女婿獻羊唱《獻羊調》,后輩敬獻齋飯要唱《獻齋飯》,致哀要唱《哭訴調》、《追敘調》,發喪前要唱《開路歌》,下葬要唱《下葬調》。葬后第一個清明節要祭墳地,唱《祭墳調》。布依族喪葬的每一過程,都要舉行相應的儀式,都要遵循一定的習俗,都配合有相應的喪葬歌謠,成為我們了解布依族喪葬文化、乃至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布依族成年男子愛飲米酒,婦女們愛吃糯米甜酒。逢年過節要飲年節酒,別具民族風韻,興味盎然。